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9455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高危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胎龄≤33周早产儿167例的筛查资料,记录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贫血情况、呼吸机应用情况、输血情况等资料,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结果筛查结果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5例,其中1期病变8例,2期病变10例,3期病变7例,未发现4期和5期病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出生胎龄小于非视网膜病变组,视网膜病变组出生体重,多胎,黄疸,肺炎,吸氧,窒息,呼吸机应用占比,输血败血症发生率等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贫血、败血症、呼吸机应用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胎龄、体重、输血、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临床应注重筛查,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做及时诊治,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其视力,降低失明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筛查;呼吸机;输血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77-0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生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未血管化的视网膜会出现纤维血管增生或收缩情况,随着病情发展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时诱发失明[1-2]。流行病学研究结果[3-5]指出,我国每年约有30~40万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6%~13%早产儿伴有失明风险,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不利于患儿成长发育,且会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我国临床日渐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旨在通过分析筛查结果,明确病变相关影响因素,进而开展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工作,降低患儿失明率,促进其健康成长[6-7]。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高危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的胎龄≤33周早产儿167例的筛查资料,其中男92例,女75例,其中出生体重≥1500g有65例,出生体重<1500g有102例,住院时间18~54d,平均(36.33±1.31)d。其中筛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25例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另外142例随机抽取25例为非视网膜病变组。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儿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检查前2h禁食,并在检查前1h行散瞳操作,具体使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卓比安)(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5546),1滴/次,两次间间隔10min,共使用3次,散瞳眼药水给药后对泪囊部压迫2~3min,待瞳孔散大后,让早产儿仰卧并将其头部固定,行眼部表面麻醉,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爱尔凯因)(s.a.ALCON-COUVREURn.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133),并利用开睑器将眼睑拉开,使用英国KEELER·眼镜式双目间接检眼镜·Spectraplue对眼底进行检查,筛查后配合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托百士)(s.a.ALCON-COUVREURn.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811),以此有效预防感染。眼底检查及记录由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眼科医师和我院新生儿病区护士共同完成。

    1.3 观察指标

    (1)对视网膜病变患儿具体病情及程度进行分析探究;(2)分析评估视网膜病变患儿和非视网膜病变患儿相关影响因素,具体包括:胎龄、体重、贫血、黄疸、酸中毒和吸氧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结合临床筛选部分相关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结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5例,其中1期病变8例,2期病变10例,3期病变7例,未发现4期和5期病变,其中剖宫产14例,顺产11例;体重<1000g3例,1000~1500g13例,≥1500g9例。

    2.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出生胎龄小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出生体重、败血症发生率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呼吸机应用占比、输血占比均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高危因素的Logistic分析

    针对上述14项危险因素,结合临床实际,将其中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输血、败血症、呼吸机应用等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胎龄根据实际数据赋值,输血、败血症、呼吸机应用赋值“有”为“1”,“无”为“0”,出生体重≤1000g为1,1000~1250g为2,1250~1500g为3,1500~1750g为4,1750~2000g为5,>2000g为6。通过后退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输血、败血症、呼吸机应用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8-9]。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复杂,以往认为具体发病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相关,进而造成不可逆性视网膜变化,近年来临床研究指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在视网膜病变发病因素中,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是公认的关键因素,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尚未成熟,且胎儿出生体重较小,视网膜周围伴有大面积无血管区域,出生后发育的血管处于高浓度氧状态,其敏感性较高,血氧饱和度较大,促使视网膜血管收缩,造成视网膜缺氧,继发生成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新生血管生成,最终导致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发展存在致盲危险[10-11]。从本次研究来看,临床上早产儿出现合并症越多,病情越严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对早产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筛查工作尤为关键。, 百拇医药(陈志伟 凌华 林琳)
1 2下一页